首页 > 编程笔记 > Python笔记

什么是死锁,如何避免死锁(4种方法)

当两个线程相互等待对方释放资源时,就会发生死锁。Python 解释器没有监测,也不会主动采取措施来处理死锁情况,所以在进行多线程编程时应该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死锁。

一旦出现死锁,整个程序既不会发生任何异常,也不会给出任何提示,只是所有线程都处于阻塞状态,无法继续。

死锁是很容易发生的,尤其是在系统中出现多个同步监视器的情况下,如下程序将会出现死锁:
import threading
import time

class A:
    def __init__(self):
        self.lock = threading.RLock()
    def foo(self, b):
        try:
            self.lock.acquire()
            print("当前线程名: " + threading.current_thread().name\
                + " 进入了A实例的foo()方法" )     # ①
            time.sleep(0.2)
            print("当前线程名: " + threading.current_thread().name\
                + " 企图调用B实例的last()方法")   # ③
            b.last()
        finally:
            self.lock.release()
    def last(self):
        try:
            self.lock.acquire()
            print("进入了A类的last()方法内部")
        finally:
            self.lock.release()
class B:
    def __init__(self):
        self.lock = threading.RLock()
    def bar(self, a):
        try:
            self.lock.acquire()
            print("当前线程名: " + threading.current_thread().name\
                + " 进入了B实例的bar()方法" )   # ②
            time.sleep(0.2)
            print("当前线程名: " + threading.current_thread().name\
                + " 企图调用A实例的last()方法")  # ④
            a.last()
        finally:
            self.lock.release()
    def last(self):
        try:
            self.lock.acquire()
            print("进入了B类的last()方法内部")
        finally:
            self.lock.release()
a = A()
b = B()
def init():
    threading.current_thread().name = "主线程"
    # 调用a对象的foo()方法
    a.foo(b)
    print("进入了主线程之后")
def action():
    threading.current_thread().name = "副线程"
    # 调用b对象的bar()方法
    b.bar(a)
    print("进入了副线程之后")
# 以action为target启动新线程
threading.Thread(target=action).start()
# 调用init()函数
init()
运行上面程序,将会看到如图 1 所示的效果。

线程死锁效果
图 1 死锁效果

从图 1 中可以看出,程序既无法向下执行,也不会抛出任何异常,就一直“僵持”着。究其原因,是因为上面程序中 A 对象和 B 对象的方法都是线程安全的方法。

程序中有两个线程执行,副线程的线程执行体是 action() 函数,主线程的线程执行体是 init() 函数(主程序调用了 init() 函数)。其中在 action() 函数中让 B 对象调用 bar() 方法,而在 init() 函数中让 A 对象调用 foo() 方法。

图 1 显示 action() 函数先执行,调用了 B 对象的 bar() 方法,在进入 bar() 方法之前,该线程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(当程序执行到 ② 号代码时,副线程暂停 0.2s);CPU 切换到执行另一个线程,让 A 对象执行 foo() 方法,所以看到主线程开始执行 A 实例的 foo() 方法,在进入 foo() 方法之前,该线程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(当程序执行到 ① 号代码时,主线程也暂停 0.2s)。

接下来副线程会先醒过来,继续向下执行,直到执行到 ④ 号代码处希望调用 A 对象的 last() 方法(在执行该方法之前,必须先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),但此时主线程正保持着 A 对象的 Lock 的锁定,所以副线程被阻塞。

接下来主线程应该也醒过来了,继续向下执行,直到执行到 ③ 号代码处希望调用 B 对象的 last() 方法(在执行该方法之前,必须先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),但此时副线程没有释放对 B 对象的 Lock 的锁定。

至此,就出现了主线程保持着 A 对象的锁,等待对 B 对象加锁,而副线程保持着 B对象的锁,等待对 A 对象加锁,两个线程互相等待对方先释放锁,所以就出现了死锁。

死锁是不应该在程序中出现的,在编写程序时应该尽量避免出现死锁。下面有几种常见的方式用来解决死锁问题:
  1. 避免多次锁定。尽量避免同一个线程对多个 Lock 进行锁定。例如上面的死锁程序,主线程要对 A、B 两个对象的 Lock 进行锁定,副线程也要对 A、B 两个对象的 Lock 进行锁定,这就埋下了导致死锁的隐患。
  2. 具有相同的加锁顺序。如果多个线程需要对多个 Lock 进行锁定,则应该保证它们以相同的顺序请求加锁。比如上面的死锁程序,主线程先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,再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;而副线程则先对 B 对象的 Lock 加锁,再对 A 对象的 Lock 加锁。这种加锁顺序很容易形成嵌套锁定,进而导致死锁。如果让主线程、副线程按照相同的顺序加锁,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。
  3. 使用定时锁。程序在调用 acquire() 方法加锁时可指定 timeout 参数,该参数指定超过 timeout 秒后会自动释放对 Lock 的锁定,这样就可以解开死锁了。
  4. 死锁检测。死锁检测是一种依靠算法机制来实现的死锁预防机制,它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可能实现按序加锁,也不能使用定时锁的场景的。

所有教程

优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