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++ STL vector容器访问元素的几种方式
学会如何创建并初始化 vector 容器之后,本节继续来学习如何获取(甚至修改)容器中存储的元素。
举个例子:
举个例子:
另外,vector 容器还提供了 data() 成员函数,该函数的功能是返回指向容器中首个元素的指针。通过该指针也可以访问甚至修改容器中的元素。比如:
另外还可以使用 vector 迭代器遍历 vector 容器,这里以 begin()/end() 为例:
访问vector容器中单个元素
首先,vector 容器可以向普通数组那样访问存储的元素,甚至对指定下标处的元素进行修改,比如:#include <iostream> #include <vector> using namespace std; int main() { vector<int> values{1,2,3,4,5}; //获取容器中首个元素 cout << values[0] << endl; //修改容器中下标为 0 的元素的值 values[0] = values[1] + values[2] + values[3] + values[4]; cout << values[0] << endl; return 0; }运行结果为:
1
14
值得一提的是,显然,vector 的索引从 0 开始,这和普通数组一样。通过使用索引,总是可以访问到 vector 容器中现有的元素。
容器名[n]这种获取元素的方式,需要确保下标 n 的值不会超过容器的容量(可以通过 capacity() 成员函数获取),否则会发生越界访问的错误。幸运的是,和 array 容器一样,vector 容器也提供了 at() 成员函数,当传给 at() 的索引会造成越界时,会抛出std::out_of_range异常。举个例子: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
{
vector<int> values{1,2,3,4,5};
//获取容器中首个元素
cout << values.at(0) << endl;
//修改容器中下标为 0 的元素的值
values.at(0) = values.at(1) + values.at(2) + values.at(3) + values.at(4);
cout << values.at(0) << endl;
//下面这条语句会发生 out_of_range 异常
//cout << values.at(5) << endl;
return 0;
}
运行结果为:
1
14
除此之外,vector 容器还提供了 2 个成员函数,即 front() 和 back(),它们分别返回 vector 容器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的引用,通过利用这 2 个函数返回的引用,可以访问(甚至修改)容器中的首尾元素。读者可能有这样一个疑问,即为什么 vector 容器在重载 [] 运算符时,没有实现边界检查的功能呢?答案很简单,因为性能。如果每次访问元素,都去检查索引值,无疑会产生很多开销。当不存在越界访问的可能时,就能避免这种开销。
举个例子: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
{
vector<int> values{1,2,3,4,5};
cout << "values 首元素为:" << values.front() << endl;
cout << "values 尾元素为:" << values.back() << endl;
//修改首元素
values.front() = 10;
cout <<"values 新的首元素为:" << values.front() << endl;
//修改尾元素
values.back() = 20;
cout << "values 新的尾元素为:" << values.back() << endl;
return 0;
}
输出结果为:
values 首元素为:1
values 尾元素为:5
values 新的首元素为:10
values 新的尾元素为:20
另外,vector 容器还提供了 data() 成员函数,该函数的功能是返回指向容器中首个元素的指针。通过该指针也可以访问甚至修改容器中的元素。比如: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
{
vector<int> values{1,2,3,4,5};
//输出容器中第 3 个元素的值
cout << *(values.data() + 2) << endl;
//修改容器中第 2 个元素的值
*(values.data() + 1) = 10;
cout << *(values.data() + 1) << endl;
return 0;
}
运行结果为:
3
10
访问vector容器中多个元素
如果想访问 vector 容器中多个元素,可以借助 size() 成员函数,该函数可以返回 vector 容器中实际存储的元素个数。例如: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
{
vector<int> values{1,2,3,4,5};
//从下标 0 一直遍历到 size()-1 处
for (int i = 0; i < values.size(); i++) {
cout << values[i] << " ";
}
return 0;
}
运行结果为:
1 2 3 4 5
注意,这里不要使用 capacity() 成员函数,因为它返回的是 vector 容器的容量,而不是实际存储元素的个数,这两者是有差别的。或者也可以使用基于范围的循环,此方式将会逐个遍历容器中的元素。比如:关于 vector 容器 capacity() 和 size() 的差别,可以阅读 《STL vector容量(capacity)和大小(size)的区别》一文。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
{
vector<int> values{1,2,3,4,5};
for (auto&& value : values)
cout << value << " ";
return 0;
}
运行结果为:
1 2 3 4 5
另外还可以使用 vector 迭代器遍历 vector 容器,这里以 begin()/end() 为例:
#include <iostream>
#include <vector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
{
vector<int> values{1,2,3,4,5};
for (auto first = values.begin(); first < values.end(); ++first) {
cout << *first << " ";
}
return 0;
}
运行结果为:
1 2 3 4 5
当然,这里也可以使用 rbegin()/rend()、cbegin()/cend()、crbegin()/crend() 以及全局函数 begin()/end() ,它们都可以实现对容器中元素的访问。
所有教程
- C语言入门
- C语言编译器
- C语言项目案例
- 数据结构
- C++
- STL
- C++11
- socket
- GCC
- GDB
- Makefile
- OpenCV
- Qt教程
- Unity 3D
- UE4
- 游戏引擎
- Python
- Python并发编程
- TensorFlow
- Django
- NumPy
- Linux
- Shell
- Java教程
- 设计模式
- Java Swing
- Servlet
- JSP教程
- Struts2
- Maven
- Spring
- Spring MVC
- Spring Boot
- Spring Cloud
- Hibernate
- Mybatis
- MySQL教程
- MySQL函数
- NoSQL
- Redis
- MongoDB
- HBase
- Go语言
- C#
- MATLAB
- JavaScript
- Bootstrap
- HTML
- CSS教程
- PHP
- 汇编语言
- TCP/IP
- vi命令
- Android教程
- 区块链
- Docker
- 大数据
- 云计算